跳转到内容

晨報 (北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晨报 (北京)
晨报
類型政治报刊
版式日刊
持有者研究系
創辦者梁启超林长民
編輯李大钊
創刊日1916年8月15日
停刊日1928年6月5日
政治立場共和主義自由主義馬克思主義
总部 中華民國北平

晨报》初名《晨钟报》,1916年8月15日创刊,是中华民国大陸时期北京的一份报纸,是当时以梁启超林长民为主导的政治派系“研究系”的机关报。

历史

[编辑]

创刊

[编辑]

1916年8月15日,《晨钟报》在北京创刊,李大钊任第一任总编,并写作代发刊词《晨钟之使命》。《晨钟之使命》副标题为“青春中华之创造”,原文写到:“青年不死,即中华不亡,《晨钟》之声,即青年之舌,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青春中华之克创造与否,当于青年之觉醒与否卜之,青年之克觉醒与否,当于《晨钟》之壮快与否卜之矣”,体现了《晨钟报》的办报理念,申明办《晨钟报》的使命在于唤起民族的觉醒,并激励青年“急起直追,勇往奋进,……索我理想之中华,青春之中华”。由于政见不合,李大钊在任《晨钟报》总编两个月后被迫辞职[1]

1925年年底乙丑政变期间,《晨報》因发表反对苏联的言论而被示威的学生火烧报馆。

内容及思想

[编辑]

宣传马克思主义

[编辑]

1919年2月7日,改版后的《晨报》于第七版正式设立副刊,此后,李大钊频频在该副刊上发表文章,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从而使这一版变成了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宣传社会主义的园地。李大钊还协助《晨报》开辟“马克思研究专栏”,专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相关信息,先后发表了近百篇与之相关的文章。《晨报》在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除了《新青年》外先进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二阵地。且由于《晨报》逐日出版,这就与按月出版的《新青年》不同,它可以更短的周期、更高的时效性,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覆盖面,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信息传播到全国。[2]

《争自由的宣言》

[编辑]

1920年,胡适蒋梦麟、李大钊等七人在《晨报》上联名发表《争自由的宣言》:“我们不愿意谈政治,但实际的政治却来妨害我们。”因而,我们便产生一种彻底觉悟,首先要依靠人民的觉悟。如果没有养成“思想自由评判的真精神,就不会有肯为自由而战的人民;没有肯为自由而流血流汗的人民,就绝不会有真正的自由。” 《争自由的宣言》明确提出如下六条:

  1. 民国三年三月二日所公布的治安警察条例应即废止。
  2. 民国三年十二月四日所公布的出版法应即废止。
  3. 民国三年四月二日所公布的报纸条例应即废止。
  4. 民国八年所公布的管理印刷业条例应即废止。
  5. 民国三年三月三日所公布的预戒条例应即废止。
  6. 以后如果不遇外患或战争开始的时候,不得国会、省议会议决,或市民请求,不得滥行宣布戒严。

同时还指出:“下列四种自由,不得在宪法外更设立限制的法律:(1)言论自由;(2)出版自由;(3)集会结社自由;(4)书信秘密自由。

这是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第一封具有现代自由和宪政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宣言书”,是本世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一次自觉的自由追求和意识觉醒,至今仍有重要意义。[來源請求]

副刊:新詩文藝

[编辑]

1921年10月12日起晨報副鎸從晨報副刊版分出,獨立出版。

影響

[编辑]

从1917年5晨钟报6开始专门在第7版上刊登文艺类作品算起,到1928年6月5日《晨报》副刊正式停刊止的10年间,《晨报》副刊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起了作用。从《晨报》副刊10 年间的创办情况看來,大量国外文学作品的翻译既是其份量很重的版面内容构成,更成为其为五四文学革命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比如像莫泊桑高尔基托尔斯泰等西方大家的作品在《晨报副刊》上都作了大量的介绍引进[3]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晨钟之使命》. 中国共产党新闻,《李大钊文集》(上). [2013-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9). 
  2. ^ 《五四时期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二阵地——《晨报副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与意义》. 王宪明,杨琥. [2013-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2). 
  3. ^ 《<晨报>副刊与中国现代文学》. 崔银河. [2013-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