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司汤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斯丹达尔
马利-亨利·贝尔
Marie-Henri Beyle
出生(1783-01-23)1783年1月23日
法蘭西王國多菲內省格勒诺布尔
逝世1842年3月23日(1842歲—03—23)(59歲)
法蘭西王國法蘭西島省巴黎
職業作家
文學運動现实主义文学

马利-亨利·贝尔(法語:Marie-Henri Beyle,1783年1月23日—1842年3月23日),笔名司汤达Stendhal法语:[stɛ̃dal][stɑ̃dal],一译斯丹达尔斯汤达尔),是一位19世纪的法国作家。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他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最有名的作品是《红与黑》(1830年)和《帕尔马修道院》(1839年)。

生平

[编辑]

贝尔生于1783年,父亲是律师舍吕宾·贝尔,母亲是亨利埃特·加尼荣。他的两个妹妹出生于1786年和1788年,1790年他的母亲因产褥热去世。

他的父亲是格勒诺布尔议会中的一位律师,在1794年因政治原因被捕。他与父亲素来不睦,他青少年时期的郁郁不乐很大程度上是由他桀骜不驯的性格造成的。在12岁前,他由一位教士负责教育,後者使他产生了对宗教信仰的长久的仇恨。後来,他进入了新建的格勒诺布尔的中心学校学习,1799年他持推荐信到了与贝尔家有亲戚关系的达吕家。彼埃尔·达吕给了他一个陆军部的职位,1800年5月7日,贝尔与达吕兄弟一起,跟随拿破仑意大利进军。作为政府的书记员,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一直受他青睐的城市——米兰度过的。他的小说《帕尔马修道院》中的很大一部分似乎受到了这段生活经历的影响,带有自传性。

他是马伦哥之役的目击者,并于此后加入了龙骑兵第六龙骑兵团,10月23日,被提升为少尉。他快速升迁,成了米劳德将军的副官。但1802年亚眠平定后,他回到巴黎,为求学辞去了军职。在那里,他遇见了女演员梅拉妮·吉尔贝,并跟着她去了马赛。贝尔的父亲听说了这桩风流韵事后就不再给他寄钱,所以贝尔不得不为一个蔬菜商工作,当营业员。然而,梅拉妮·吉尔贝为了跟一个俄国人结婚抛弃了贝尔,因此,他重返巴黎。1806年,他参加了共济会会员分会:圣加洛林会。依靠达吕家的影响,他得到了战时专署中的一个职位,1806到1814年间,他在这个职位上工作很成功。1812年7月23日,他随军前往俄国,9月14日到达莫斯科,之后他取道维尔纽斯柯尼斯堡撤回巴黎

拿破仑倒台后,他拒绝在新政府中任职,定居于米兰,在那里他遇到了佩利科,曼佐尼,拜伦勋爵以及其他一些重要人物。在米兰,他陷入了与一个叫安热拉·P的女子的情感纠葛中,以前造访这座城市的时候,他就徒劳地仰慕过她。1814年,他以亚历山大-凯撒-朋培的笔名出版了《Lettres écrites de Vienne en Autriche sur le célèbre compositeur, Joseph Haydn, suivies d'une vie de Mozart, et de considerations sur Métastase et l'état présent de la musique en Italie》一书。他的关于海顿的信的内容抄袭自约瑟夫·卡帕尼的《海顿》,而书中涉及莫扎特的内容也极少是原创性的。此书在1817年以《海顿莫扎特梅达斯太斯的生平》的书名再版。他的著作《意大利绘画史》原本是献给拿破仑的。

1821年,由于和一些意大利爱国者的友谊,贝尔受到了奥地利政府的怀疑,被逐出了米兰。在巴黎,他感觉自己是个陌生人,因为他从不承认当时法国的艺术,如文学、音乐或绘画的价值。但他仍拜访巴黎的文学沙龙,并且在那些聚集在德·特拉西身边的思想家中寻找朋友。在这段时间,他出版了《论爱情》(1822),此书在11年中只卖出17本,尽管它日后很有名;《拉辛与莎士比亚》(1823-1825);《罗西尼传》(1824);《D'un nouveau complot contre les industriels》(1825);《罗马漫步》(1829)和他的第一部小说《阿尔芒丝》(1827)。

司汤达位于蒙马特公墓的墓地

七月革命后,1830年9月25日,他被提名为驻的里雅斯特的大使,但奥地利政府拒绝了他,因此他被送往奇維塔韋基亞。他启程后,《红与黑》出版了,却没有激起人们什么兴趣。1833年在巴黎度假时,他结识了乔治·桑阿尔弗雷德·德·缪塞。1835年1月,贝尔被提名为荣誉军团骑士。1838年他出版了《旅人札记》,1839年出版了《帕尔马修道院》,这是他最后发表的一部作品,同时也是第一部真正获得成功的作品,尽管他先前的作品已经在小范围内引起了重视。巴尔扎克曾在《巴黎人杂志》中兴致勃勃地谈到这部小说。贝尔待在奇維塔韋基亞马虎地完成他的大使义务,不断犯错,直到去世。

1841年4月5日,贝尔第一次中风。一年后,1842年4月22日,晚上散步时,他又一次中风。罗曼·科伦布碰巧发现了他,把他带回了旅馆。次日清晨贝尔在那里去世,再没有恢复意识,在场的有罗曼·科伦布和亚伯拉汉·康坦汀。1842年4月24日,他被葬在蒙马特公墓。他一直梦想着被埋在意大利,墓碑上写着:米兰人阿里戈·贝尔长眠于此,他活过,写过,爱过。

贝尔的笔名司汤达无疑来自今天的萨克森-安哈尔特施滕達爾这个地方,然而他怎么会起这个名字尚存争论。根据一种看法,贝尔选择这个名字是为了向来自司汤达的约翰·J·温克尔曼致敬。与此相反,根据另一种看法,贝尔甚至表示过对温克尔曼的轻蔑,而他选择这个笔名是因为他家在此拥有田产。

年表

[编辑]

青年

[编辑]
  • 1783年1月23日,司汤达在于法国东南部的格勒诺布尔市出生。他的父亲舍吕宾-约瑟夫·贝尔是最高法院律师;母亲卡洛琳-阿黛拉伊德-亨利埃特·加尼荣是一位医生的女儿。
  • 1789年法国大革命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狱
  • 1790年9月22日,国民大会宣布法兰西为共和国。
  • 1796-1799 在格勒诺布尔中心学校读书,曾获美文奖和数学首奖。1799年,执政府成立,拿破仑第一执政。司汤达于10月底去巴黎,往依表兄达吕。达吕是拿破仑麾下大员。

拿破仑时期

[编辑]
  • 1800年5月,拿破仑率军越阿尔卑斯山南下意大利,战胜奥地利军。司汤达随军前往,6月初入米兰,9月23日被任命为第六龙骑兵少尉。
  • 1801年,因病回格勒诺布尔休养。
  • 1802-1803年,离开军队。开始学习英语,博览群书,常与戏剧界人士交往,想做剧作家。
  • 1804年4月,经日内瓦里昂巴黎,与女演员梅拉妮·吉尔贝(艺名路阿松)恋爱。5月拿破仑称帝,建立第一帝国
  • 1805年,路阿松应聘到马赛演出,司汤达随同前往,在一家经营食品的商店干活。
  • 1806年,与路阿松分手,7月回到巴黎。9-12月,跟马夏尔·达吕至普鲁士,被任为不伦瑞克军事特派员助理。
  • 1807-1808年,在不伦瑞克。1808年12月返回巴黎
  • 1809-1810年接受彼埃尔·达吕的命令去斯特拉斯堡维也纳。因病未参加瓦格拉姆战役(7月6日)。不久仍回巴黎,被任命为国务会议助理,后又任命为帝国动产及建筑物督察。
  • 1811年结识女友安热拉·佩埃特拉古阿,在意大利游览。11月末,回巴黎。
  • 1812年12月拿破仑从俄罗斯撤退期间,司汤达在维尔纽斯的住所上的牌匾
    1812年7月,拿破仑率大军远征俄国,司汤达作为后勤官员参与此役。9月14日至10月16日在莫斯科,随后就是撤退,仅以身免。
  • 1813年1月31日回到巴黎。随奉派去德国,被任为西里西亚省总管,因染炎症,返回巴黎。
  • 1814年,拿破仑被迫退位。波旁王朝复辟。7月20日,司汤达去米兰,8月10日到达。
  • 1815年,“百日政变”。拿破仑与联军战于滑铁卢,败绩。司汤达在米兰,投入写作。《海顿、莫扎特、梅达斯太斯的生平》出版(巴黎),笔名为路易-亚历山大-凯撒-庞培。

意大利时期

[编辑]
  • 1816年,在米兰格勒诺布尔罗马。识意大利诗人蒙蒂、作家西尔微·佩利科、英国诗人拜伦。继续从事写作。
  • 1817年,在意大利。《意大利绘画史》在巴黎出版,笔名M.B.A.A.。《罗马那不勒斯佛罗伦萨》在伦敦出版,作者第一次用司汤达的笔名。岁末开始写《拿破仑传》,未完成,后来于1876年出版。
  • 1818年,在米兰,认识女革命者玛蒂尔德·邓布洛夫斯基(司汤达称她梅蒂尔德),倾心热恋,但无结果。
  • 1819年,在米兰佛罗伦萨。父亲去世。
  • 1820年,在米兰。自由派人士以为他是政府坐探,而当时控制着意大利北部的奥地利政府又认为他是烧炭党人,司汤达处境困难。
  • 1821年,被奥警方驱逐出境。

旅居时期

[编辑]
  • 1822年,《论爱情》在巴黎出版。
  • 1823年3月,《拉辛与莎士比亚》(第一部分)在巴黎出版。同年11月,《罗西尼传》出版(巴黎)。
  • 1824年,经常来往于罗马、巴黎、格勒诺布尔之间。结识居利阿尔伯爵夫人。
  • 1825年3月,《拉辛与莎士比亚》(第二部分)出版(巴黎)。
  • 1826年,与居利阿尔夫人交绝。开始写小说《阿尔芒司》。去伦敦。
  • 1827年,在巴黎、意大利、伦敦。8月,《阿尔芒司》出版。
  • 1828年1月1日到达米兰,再为奥地利警方驱逐,称他的《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一书中政治观点是“反宗教、反道德、反奥地利的”。1月底,返回巴黎。结识阿尔贝·德·鲁邦勃雷。
  • 1829年《罗马漫步》在巴黎出版。9-11月,在法国西南部旅行。
  • 1830年,七月革命。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登位,资产阶级掌权。9月,司汤达被任命为法国驻的里雅斯特领事,但奥国政府拒绝接受,乃改任驻奇維塔韋基亞领事(该地为教皇领地)。11月,小说《红与黑》在巴黎出版。

奇維塔韋基亞时期

[编辑]
  • 1831年4月17日,司汤达到达奇維塔韋基亞任所。
  • 1832年,在奇維塔韋基亞。写作《自我中心回忆录》,此书至1892年出版。
  • 1833年,在奇維塔韋基亞。8月,回巴黎度假。
  • 1834年,在奇維塔韋基亞、罗马。开始写作《吕西安·娄凡》(又名《红与白》),未完成。此书至1901年才出版。
  • 1835年底,开始写《亨利·勃吕拉传》,至1890年才出版。
  • 1836-1837年,在法国、瑞士、莱茵地区荷兰、比利时诸地旅行。
  • 1838年,去英国旅行。6月,《旅人札记》在巴黎出版。
  • 1839年,回到奇維塔韋基亞。4月,用五十二天写成的小说《帕尔马修道院》在巴黎出版。《意大利遗事》出版(巴黎)。写《拉米埃尔》。
  • 1840年,在奇維塔韋基亞。
  • 1841年,3月15日,初次中风。休假,回到巴黎。
  • 1842年,3月22日傍晚在巴黎街上行走时突然患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于23日清晨2时去世。

评价

[编辑]

司汤达的声誉实际上源于两部小说:《红与黑》和《帕尔马修道院》。前一部小说的情节来自几年前发生的一些真实的事件。小说中的于连·索雷尔是一个上流家庭的家庭教师,他引诱了他学生的母亲。最后他想杀了她,以此报复她给他情人玛蒂尔德·德·拉·莫尔小姐的家人写信。如贝尔自己所说,于连是他的一幅肖像。《帕尔马修道院》表现的意图不那么统一。故事的框架主要来自他的个人经历。法布里斯滑铁卢的经历是他向意大利进军时的经历,女伯爵彼特拉尼拉是他的安热拉。但在这两本小说中,前一部简练凝重,后一部更生动,各有大量的喜爱者。

著作

[编辑]

他的遗作中有

  • 拿破仑传》(1875)的片断;
  • Mélanges d'art et de littérature》(1867);
  • 意大利遗事》(1885),包括《卡司特卢的女修道院院长》,《秦奇一家人》,《维托里亚·阿科朗博尼》,《法尼娜·法尼尼》和《帕利亚诺公爵夫人》,其中一些已经单独发表过;
  • 《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Nouvelles indites》(1855);
  • 《书信集》(两卷本,1855);
  • 《拉米埃尔》、他1801年到1814年的日记,其中的向俄国和德国进军的部分遗憾地遗失了;
  • 亨利·勃吕拉传》(1890),一部遮遮掩掩的自传,主要描述了他不少的爱情故事;
  • 私人信件(1892);
  • 吕西安·娄凡》,(一译《红与白》,1894);
  • 自我中心回忆录》(1892);
  • 未发表的信件

出版

[编辑]
  • 《意大利绘画史》,巴黎,1817
  • 罗马那不勒斯佛罗伦萨》,昂古兰姆,1817
  • 《论爱情》,巴黎,1822
  • 拉辛莎士比亚》,巴黎,1823
  • 罗西尼传》,巴黎,1823
  • 《拉辛与莎士比亚II》,巴黎,1825
  • 《D'un nouveau complot contre les industriels》,巴黎,1825
  • 《阿尔芒丝》,巴黎,1825
  • 罗马漫步》,巴黎,1829
  • 《红与黑》,巴黎,1830
  • 《旅人札记》,巴黎,1838
  • 《帕尔马修道院》,巴黎,1839
  • 《意大利遗事:卡司特卢的女修道院院长(外两篇:维托里亚·阿科朗博尼;秦奇一家人)》,巴黎,1839
  • 《Idées italiennes sur quelques tableaux célèbres》,巴黎,1840

遗作

[编辑]
  • 《书信集》
  • 《日记》(1801-1823)
  • 《新哲学》
  • 《戏剧集》
  • 莫里哀莎士比亚,喜剧和笑》
  • 《意大利派绘画》
  • 《意大利散论》
  • 《政治和历史杂谈》
  • 《英国来鸿》
  • 《艺术散论》
  • 《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
  • 《自我中心回忆录》
  • 《吕西安·娄凡》
  • 《亨利·吕勃拉传》
  • 《法国南方旅行记》
  • 《拉米埃尔》
  • 《Mélanges intimes et Marginalia》

中文译本

[编辑]
  • 《司汤达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
    • 《红與黑》,黎烈文譯,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78,ISBN 957-39-0212-5
    • 《红与黑》,郝运译,2003,ISBN 7-532-72811-0
    • 《红与白》,王道乾译,2003,ISBN 7-532-72809-9
    • 《红与绿》,郝运,周克希等译,2003,ISBN 7-532-73171-5
    • 《帕尔马修道院》,郝运译,2003,ISBN 7-532-72810-2
    • 《阿尔芒丝》,李玉民译,2003,ISBN 7-532-73402-1
    • 《意大利遗事》,徐和瑾,王振孙译,2004,ISBN 7-532-73376-9
  • 《司汤达散文》,徐知免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ISBN 9787504332127
  • 《斯丹达尔自传》(《亨利·勃吕拉传》删节本),周光怡译,杨剑编,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ISBN 7-5399-1253-7

相關條目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