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龍屬
外观
(重定向自天山龍)
天山龙属 化石时期:侏羅紀晚期,
| |
---|---|
无效状况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亚目: |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
下目: | †蜥腳下目 Sauropoda |
科: | †马门溪龙科 Mamenchisauridae |
属: | †天山龙属 Tienshanosaurus 楊鍾健, 1937 |
模式種 | |
奇台天山龍 Tienshanosaurus chitaiensis 楊鍾健, 1937
|
天山龍屬(屬名:Tienshanosaurus)是種蜥腳下目恐龍,生存於侏羅紀晚期的中國。
在1928年,一位中國地質學家在中國新疆發現一群蜥腳類化石,包含約30個成年個體、3個未成年個體、以及恐龍蛋化石,這些化石被送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1937年,中國古生物學家楊鍾健將化石進行敘述、命名,模式種是奇台天山龍(T. chitaiensis)[1]。屬名意為「天山的蜥蜴」;種名則是以奇台縣為名。正模標本(編號IVPP AS 40002-3)是一些身體骨骼的骨頭,缺少頭顱股與下頜,發現於石樹溝組,地質年代為牛津階。這個正模標本被估計身長約12公尺。
在1991年,拉弗·莫納兒(Ralph Molnar)將師氏盤足龍改名為師氏天山龍(T. zdanskyi)[2]。在1999年,其他科學家將奇台天山龍改名為奇台盤足龍(E. chitaiensis)[3]。儘管盤足龍的命名時間較早,但學界普遍不認為盤足龍、天山龍是相同屬,因此兩者沒有命名優先權的問題。
由於化石材料破碎、研究有限,目前很難確定天山龍的分類位置。天山龍過去曾被多次歸類於不同位置:Helopodinae亞科、星牙龍亞科(Astrodontidae)、盤足龍亞科(Euhelopodinae)、盤足龍科、腕龍科、圓頂龍科、馬門溪龍科。
參考資料
[编辑]- ^ C.-C. Young, 1937, "A new dinosaurian from Sinkiang", Palaeontologia Sinica, New Series C, Whole Series No. 132 213: 1-29
- ^ Molnar, R. E., 1991, "Fossil Reptiles in Australia", In: Editors P. Vickers-Rich, J. M. Monaghan, R. F. Baird and T. H. Rich with the assistance of E. M. Thompson and C. Williams, Vertebrate Palaeontology of Australasia. Pioneer Design Studio for and in co-operation with Monash University Publications Committee, p. 605-702
- ^ V. Martin-Rolland, 1999. "Les sauropodes chinois", Revue Paléobiologie, Genève 18(1): 287-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