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
外观
(重定向自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1年4月16日) |
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 National Atomic Research Institute (英語) | |
---|---|
中華民國政府機構 | |
基本信息 | |
機關類型 | 行政法人 |
所屬部門 | 核能安全委員會監督 |
員額 | 892人(2023年單位預算) |
年度預算額 | 20.77億元(2023年單位預算) |
授權法源 | 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設置條例 |
主要官員 | |
董事長 | 張欣 (核能安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任) |
院長 | 高梓木 |
副院長 | 陳明輝、 |
主任秘書 | 林家德 |
任命者 | 行政院院長、國原院董事會、國原院院長 |
任期 | 無任期保障 |
組織編制 | |
內部單位 | 10所、1中心、5處、2會 |
成立沿革 | |
成立日期 | 1968年7月1日 2023年9月27日(改制) |
前身機關 |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
聯絡信息 | |
地址 | 臺灣桃園市龍潭區佳安里文化路1000號 |
電話 | +886 3 471-1400 |
網站 | www.nari.org.tw |
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簡稱國原院)是中華民國關於原子能科技研發的行政法人機構,位於桃園市,前身為「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專門負責我國核安與核後端應用、民生輻射應用及新能源與系統整合技術應用等三大領域的研發。近年以累積之技術為基礎,擴大到再生能源與新能源領域,舉凡太陽能、風力發電、智慧電網、電網韌性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燃料電池、液流電池、沼氣發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節能膜、生質精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技術等領域的研究。同時持續依據國家政策、科技與產業之發展主軸,使國原院成為臺灣最值得信賴的原子能研發機構。
歷史
[编辑]- 1966年1月25日,核能研究所成立籌備,是在民國55年1月25日由國防部向 蔣總統簡報後,奉核定而展開規劃工作
- 1968年5月9日,總統令制定公布原子能法,該法第四條規定,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以下簡稱原能會)為推進原子能科學與技術之研究發展,開發原子能資源,擴大原子能在農業、工業、醫療上之應用,得設立研究機構。7月1日核能研究所正式成立,並委託中山科學研究院代為運作。
- 1973年3月7日,台灣研究用反應器廠(TRR) 達成 40MW全功率運轉。7月6日,原能會將核能研究所組織規程草案呈報行政院。8月29日,行政院准予核能研究所之組織規程修正備查。9月4日,原能會公布核能研究所組織規程。並經原能會主任委員裁示以9月4日為所慶日。
- 1988年10月1日,奉行政院核定,核能研究所歸建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 1990年1月5日,《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組織條例》奉 總統公布實施。
- 1993年5月26日,中型迴旋加速器與同位素生產設施 (052館)啟用。
- 1995年4月1日,地震平台測試實驗室建置完成,開始執行核能同級品設備耐震驗證。
- 2001年12月10日, 國家游離輻射標準實驗室獲中華民國實驗認證體系(CNLA)認可。12月15日,放射藥理實驗室設置完成並接受國內外界委託。
- 2010年12月31日,國內首座百瓩級微型電網試驗場。
- 2014年10月17日,核醫製藥產銷中心通過PIC/S GMP評鑑。
- 2015年3月1日,能源資訊平台正式上線對外營運。
- 2017年6月16日,全國首例 TAF 食品放射性檢測實驗室認證。
- 2018年11月8日,「行政法人國家龍潭原子能科技研究院設置條例」草案經行政院會議審議通過。
- 2019年1月1日, 執行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綠能發配電智慧管理與效能提升技術發展計畫。
- 2023年5月29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設置條例》草案。6月21日,公布制定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設置條例[1] 。9月27日,轉型改組為行政法人「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2]。
歷任首長
[编辑]核能研究所時期(1966年8月-2023年9月) | |||
---|---|---|---|
所長 | |||
任別 | 姓名 | 就職時間 | 卸任時間 |
1 | 錢積彭 | 1966年8月 | 1984年4月 |
2 | 劉光霽 | 1984年4月 | 1987年8月 |
3 | 周仁章 | 1987年8月 | 1992年2月 |
4 | 夏德鈺 | 1992年2月 | 2000年5月 |
5 | 游景熊 | 2000年5月 | 2001年3月 |
6 | 王時俊 | 2001年3月 | 2002年2月 |
7 | 丁幹(代理) | 2002年2月 | 2002年5月 |
8 | 楊昭義 | 2002年5月 | 2004年6月 |
9 | 林立夫 | 2004年6月 | 2007年12月 |
10 | 葉陶然 | 2008年3月 | 2010年1月 |
11 | 馬殷邦 | 2010年1月 | 2018年7月 |
12 | 林金福 | 2018年7月 | 2019年7月 |
13 | 施建樑(代理) | 2019年7月 | 2019年11月 |
14 | 陳長盈 | 2019年11月 | 2023年9月 |
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準備時期(2023年9月-11月) | |||
董事長 | |||
張欣 | 2023年9月 | 2023年11月 | |
院長 | |||
李海光(代理) | 2023年9月 | 2023年11月 | |
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時期(2023年11月-迄今) | |||
董事長 | |||
1 | 張欣 | 2023年11月 | 現任 |
院長 | |||
1 | 高梓木 | 2023年11月[3] | 現任 |
組織
[编辑]- 董事會:董事11-15人
- 監事3-5人,以上任期3年得連任一次
- 董事長
- 院長
- 副院長
- 院長
- 董事長
現任董監事 | |
董事 | 游振偉、洪樂文、黃佑民、莊聲宏、邱秋瑩、劉沿汝、陳明真、高淑芬、吳宗信、林法正 |
監事 | 李佳航(常務監事)、何雲英、莊弘鈺 |
研究部門
[编辑]- 材料研究所
- 化學研究所
- 物理研究所
- 化學工程研究所
- 電機及資控研究所
- 機械及系統工程研究所
- 輻射防護研究所
- 原子能系統工程研究所
- 核子設施及工程技術研究所
- 同位素應用研究所
- 核能安全研究中心
業務單位
[编辑]- 綜合企劃處
- 人力資源處
- 總務處
- 財務及會計處
- 法務及督察處
組織榮譽
[编辑]- 2023年, 「軟性可透光有機太陽能電池模組之設計與低碳溶液印刷量產製程」技術榮獲國科會「2023未來科技獎」。
- 2023年, 森林廢棄物轉高價值綠色化學品之負碳生質精煉技術(FixCarbon Technology: Carbon-Negative Bioplastics from Afforestation)榮獲2023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
- 2022年, 衛福部/經濟部國家藥物科技研究發展獎:肝功能造影劑獲藥品類「金質獎」、核研心交碘-123注射劑獲製造技術類「銅質獎」。
- 2022年, 核能研究所-交感神經功能診斷利器「核研心交碘-123注射劑」及節能環保低溫乾燥技術,榮獲第19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
- 2022年, 經濟部智財局「2022年產業專利分析與布局競賽」,核能研究所以「氫燃料電池車」為題參賽獲得第1名。
- 2022年,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獲得2鉑金、3金、5銀及5銅。
- 2022年, 低碳生產、低成本之創新電致變色玻璃量產技術(Innovative, low-cost and low-carbon technology for mass-producing electrochromic glass)榮獲2022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
- 2021年,核能研究所智慧配電網路管理系統(INER Distribution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iDNMS))技術,奪得2021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 2021年,核能研究所-含再生能源之智慧配(微)電網研發團隊,獲110年公務人員傑出貢獻團體獎。
- 2021年,用於微電網之電壓控制系統及方法專利,獲2021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鉑金獎牌。
- 2021年,六聚乳糖NOTA衍生物、六聚乳糖正子肝受體造影劑的Ga-68放射標誌方法及六聚乳糖正子肝受體造影劑專利,獲2021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鉑金獎牌。
- 2020年,區域(配)電網強韌性研究與技術發展,獲科技部2020年亮點計畫,核研所電網計畫團隊接受天下雜誌採訪。
- 2020年,核研所與成功大學共同執行之抗颱型浮動風機關鍵技術開發與實海域驗證計畫,獲科技部2020年亮點計畫,核研所風機團隊接受天下雜誌採訪。
- 2020年,可多元化應用之纖維生質物解聚糖化技術,獲第2020年國家新創獎「年度續獎」-學研新創獎。
- 2020年,電漿噴塗金屬支撐型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片製備技術,獲第2020年國家新創獎「年度續獎」-學研新創獎。
- 2020年,一種定量肝殘餘功能的檢驗方法與其新穎肝受體造影檢驗藥劑,獲第2020年國家新創獎「年度續獎」-學研新創獎。
- 2020年,六聚乳糖NOTA衍生物、六聚乳糖正子肝受體造影劑的Ga-68放射標誌方法及六聚乳糖正子肝受體造影劑,獲2020年國家發明創作獎發明獎銀牌。
- 2020年,含綠能之配電饋線轉供方法專利,獲2020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鉑金獎牌。
- 2020年,造影劑前驅物S-Bz-MAG3之製備方法專利,獲2020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鉑金獎牌。
- 2019年,「核研心交碘-123注射劑」核發藥品許可證。
- 2019年,低劑量三維X光造影儀開發」,獲第2019年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
- 2019年,可多元化應用之纖維生質物解聚糖化技術,獲第2019年國家新創獎「年度續獎」-學研新創獎。
- 2019年,電漿噴塗金屬支撐型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片製備技術,獲第2019年國家新創獎「年度續獎」-學研新創獎。
- 2019年,一種定量肝殘餘功能的檢驗方法與其新穎肝受體造影檢驗藥劑,獲第2019年國家新創獎「年度續獎」-學研新創獎。
- 2019年,造影掃描系統專利,獲2019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鉑金獎牌。
- 2018年,多功能花菁染料基質之腫瘤診療探針開發,獲得第15屆國家新創獎生技製藥組「學研新創獎」。
- 2017年,亞太經合會議能源智慧社區倡議智慧電網最佳案例競賽,「澎湖東吉嶼微電網供電系統」獲銀質獎。
- 2017年,高占比再生能源離島微電網技術發展與應用,獲NEP II 106年度期中成果追蹤委員評選為主軸中心第二名。
- 2016年,電漿技術於節能膜應用開發團隊,獲2016年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團體獎。
- 2016年,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及其製作方法,獲2016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金牌。
- 2016年,薄膜電池結構及其製造方法,獲2016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金牌。
- 2016年,可多元化應用之纖維生質物解聚糖化技術,第13屆國家新創獎。
- 2016年,電漿噴塗金屬支撐型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片製備技術,第13屆國家新創獎。
- 2015年,帕金森氏症助診新藥「核研多巴胺轉運體造影劑 (INER TRODAT-1 kit)」技術讓與。
- 2015年,核能研究所能源管理系統(INER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iEMS),首次參加美國「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獲入圍決選。
- 2015年,抗氧化導電銅墨水及其製備方法,獲2015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金牌。
- 2015年,環境友善之纖維酒精特用菌株FRIEND,獲第12屆國家新創獎。
- 2015年,高整合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膜電極組合元件之創新複合增效製作程序與配方,獲第12屆國家新創獎。
- 2014年,黃文松組長獲2014年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
- 2014年,鎵(Ga)-68/鍺(Ge)-68發生器固體靶製程參數評估方法,獲2014年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金牌獎。
- 2014年,一種定量肝殘餘功能的檢驗方法與其新穎肝受體造影檢驗藥劑,獲2014年德國紐倫堡發明展銅牌獎。
- 2014年,錸-188肝癌治療核醫藥物,獲2014年第11屆國家新創獎。
- 2013年,王美惠博士研究團隊創新技術,獲2013年第10屆國家新創獎。
- 2013年,詹美齡博士研究團隊創新技術,獲2013年第10屆國家新創獎。
輻射污染事件
[编辑]核研所在1988年10月歸建原子能委員會後,在1988年到1991年間,位於桃園市龍潭鄉的乾貯場園區,在取出燃料棒時曾經發生過六次氫爆造成放射性污染事件發生後均已除汙完畢,目前燃料棒已經送回美國,所內仍有非屬核電廠的核廢料,核廢料乾貯場已加蓋鐵皮屋加強管制,國際原子能總署每年執行定期與不定期的抽查,均符合安全標準。[4][5][6]
1980年代核研所購買的六氟化鈾目前放置核研所原料桶中,但因為台灣沒有穩定技術仍待外運處理。[7][8]
相關條目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 制定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設置條例. [2023-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2).
- ^ 賴心瑩. 新聞幕後/國原院改制行政法人今掛牌 內部人士爆:恐成下一個「肥貓養老院」. RWNEWS. 2023-09-27 [2023-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6).
- ^ 徐偉真. 首任國原院長出爐 執秘高梓木獲董事會全數通過8日上任. 菱傳媒. 2023-11-10 [2023-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0).
- ^ 謝莉慧. 核廢料放在桃園 核研所認了6次氫爆. 新頭殼newtalk. 2014-04-22 [2021-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8) (中文(臺灣)).
- ^ 突發中心江孟謙. 「桃園6度氫爆 洩輻射」 |蘋果新聞網 | 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 2014-04-22 [2021-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1) (中文(臺灣)).
- ^ 賀立維. 核彈MIT:一個尚未結束的故事. 我們出版. 2015-05-27 [2021-11-28]. ISBN 9789869125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5) (中文(臺灣)).
- ^ 作者:賀立維. 《核彈MIT》被遺忘的TRR. 環境資訊中心. 2015-07-26 [2021-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1) (中文(臺灣)).
- ^ 王思慧. 核燃料六氟化鈾要花3億外運 原能會預計下周簽約 - 生活 - 中時. 中時電子報. 2018-11-22 [2021-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8)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编辑]- (繁體中文)(英文)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