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書
外观
(重定向自勸善書)
善書,意為“勸善書[1]”,是流傳於中國民間以勸人為善為宗旨的書籍。
善書種類多不勝數,其神示可能來自神明託夢、顯靈等,但多由扶乩所成,出自有降神扶乩的結社,並多在善堂發行。而編纂、注解、印刷善書的人另稱「善人」。善書多由信徒捐贈和協助出版,並免費贈送。信徒相信,通過贈送善書,可以改善自身運氣,積德轉運。
善書通常與中國道教或佛教有關,具備三教合一的風格(一貫道的善書則倡五教合一)。主旨通常是宣揚輪迴轉世、因果報應與傳統儒學或宗教價值觀,以勸人為善為核心。
流傳最廣的善書是《太上感應篇》,此書在南宋時推廣開來,為後世善書典範,在傳統社會幾乎無人不曉。在清代,《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錨點失效]》及《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合稱「三聖經」。其他著名善書,有《了凡四訓》、《玉歷寶鈔》、《俞淨意公遇灶神記》等。著名的善書匯編,有清代劉山英(1733-1806)於1789年編訂的《信心應驗錄》,匯集善書百餘種。
佛教、道教、一貫道等宗教團體,都有自己印行的善書,一些新興宗教,也會印行書籍贈送。在台灣與海外華人社區,贈送善書的風氣很興盛,許多廟宇及公開場所,都陳列善書,供免費取閱。
著名語錄
[编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2]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三世不需问,静坐尔自知,若问前生事,今日受者是,若问后世事,今日做者是。”
相關條目
[编辑]- 功德:在道教和中国民间信仰中指的是种种善举所积累的德行福报。
- 因果论:在佛教中论述因缘业报运作规律的学说。
- 敬惜字紙的勸善書:《文昌帝君惜字律》以及《文昌惜字功過律》、《惜字新編》、《惜字征驗錄》等。
- 功過格:中国古代的通俗宗教簿册,用作记录个人每日行为的功与过。
- 法句經:佛陀所说偈颂的合集,也是传播广泛,相当知名的佛教经典也常被流通為善書。
- 藏外道书:收集《道藏》未收道教经籍和著述,包括戒律善书类。
註解
[编辑]參考書目
[编辑]- 酒井忠夫著,劉岳兵等譯:《中國善書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
- 游子安:《勸化金箴——清代善書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 中村元等著,余萬居譯:《中國佛教發展史》(台北: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2),第三篇第三章第一節,「民間宗教的經典」,頁680-702。
- 吴震:〈中国善书思想在东亚的多元形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吳震:〈中国善书在近世日本的流衍及其影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吳震:〈十六、十七世紀勸善思潮與善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包筠雅:〈明末清初的善書與社會意識形態變遷的關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