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邵逸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六叔
尊敬的
Sir Run Run Shaw
邵逸夫爵士

大紫荊勳賢
邵逸夫在1955年
仁楞
逸夫
出生邵仁楞
農曆丁未年十月十四日
(1907-11-19)1907年11月19日
 大清浙江省寧波府鎮海縣莊市朱家橋老邵村
逝世2014年1月7日(2014歲—01—07)(106歲)[1][2]
 香港西貢區清水灣清水灣大廈
国籍 大清(1907年-1912年)
 中華民國(1912年-1928年)
 中華民國(1928年-1933年)
英国 英國及其殖民地公民(1933年-1941年、1945年-1982年)
 大日本帝国(1941年-1945年)
英國屬土(1983年-199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1997年-2014年)
语言國語吳語粵語英語
职业新加坡及香港 邵氏兄弟電影公司 創辦人 之一
香港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創辦人 之一
電影監製、導演及製片人
電視製作人
活跃时期1925年-2012年 (新加坡)
1957年-2012年 (香港)
信仰佛教[3]
配偶黃美珍
1931年结婚—1987年丧偶)

方逸華
1997年结婚—2014年結束
儿女黃美珍所生:
長子 邵維銘(1932年-)
長女 邵素雯(1934年-)
次女 邵素雲(1935年-)
次子 邵維鍾(1939年-)
父母邵行銀(1866年-1920年)
黃順香(1871年-1939年)
亲属長兄邵醉翁(1896年-1975年)
二哥邵邨人(1898年-1973年)
三哥邵仁枚(1901年-1985年)
奖项大紫荊勳章大英帝國司令勳章
经历

邵逸夫爵士大紫荊勳賢CBE(英語:Sir Run Run Shaw ,1907年11月19日—2014年1月7日),邵雍第三十三世孫,字輩。仁楞以字行[4]:62逸夫,中國民國初年和戰後香港電影電視製作人娛樂業大亨慈善家

邵逸夫出生於上海,上世紀二十年代遠赴新加坡,協助在當地的三哥仁枚電影發行工作,於1957年移居香港後,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拍攝過逾千部邵氏之華語電影,另外,他亦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慣稱為無綫電視)創辦人之一,無綫電視主導着香港的電視行業,多年來佔據本地收視領先地位。1977年,邵獲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冊封為下級勳位爵士

他生前曾一直在致力于慈善事业,历年捐助社会公益、尤其对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邵逸夫捐赠的教育资金遍布中国大陆,中国多家高等院校均有邵逸夫命名的“逸夫楼”。而邵逸夫晚年拨出资金,成立有东方諾貝爾獎之称的“邵逸夫奖”,表彰在教育和科研有傑出貢獻的人物。

2014年1月7日上午6時55分,邵逸夫在生前曾居住寓所清水灣大廈家中安詳辭世,據稱享壽106歲[5]

早年經歷

[编辑]

邵逸夫據稱1907年11月19日(農曆丁未年十月十四日)出生於大清浙江省宁波府镇海县莊市朱家橋老邵村(今宁波市镇海区庄市朱家桥邵家村)一個富商家庭。[6]

20歲(1927年)的邵逸夫

邵氏世代以商為業。其父邵行銀與當時成千上萬的寧波人一樣,於19世紀末前往日趨繁華的上海“淘金”,並於1901年設立一家頗具規模的“錦泰昌”顏料號。邵行銀不僅經營有方,生意紅火,而且同情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在當時的上海工商界頗為活躍。1921年他病逝上海時,康有為虞洽卿及曾任蘇浙總督的盧永祥、民國元老譚延闓等晚清與民國風雲人物紛紛為其題辭致哀。

邵行銀育有5男3女。邵逸夫排行第六,故舊上海時代人稱「邵老六」,到香港後尊稱「六叔」、又被称为「老六」。他早年就讀於家鄉莊市葉氏中興學校,與包玉剛包從興趙安中等為前後屆同學,後赴上海就學於在美國人開辦的「上海青年會英文中學」唸書時,為此練就一口流利的英語。邵家眾多的兄弟無人繼承父業,幾乎都已經加入長兄邵仁傑(1896年-1975年)在1925年上海成立的天一影片公司,助兄長開拓外埠發行。畢業後他放棄升學,全身投入電影製作。早年曾做過攝影師,通曉電影技術[4]:62。闻名遐迩的影视公司邵氏兄弟前身──邵氏公司于1925年在新加坡成立,专注制作马来影片,而马来西亚的国宝级演员比·南利则是该公司最知名的演员[7]。在18歲時,他已經成為攝影師。天一影片在創業首兩年發展迅速,但是所拍影片多粗制滥造、含有封建迷信色彩,被部分媒体批评。明星電影公司于是組成「六合影業公司」,群起杯葛「天一」,“凡签约六合影片的院线均不得放映天一公司影片”,1927年,邵逸夫與三哥邵仁枚便推出流動放映車。

從1928年開始,邵家三兄弟不斷收購星馬的戲院和遊樂場,組成屬於自己的院線和發行網絡,十年間開設了110間電影院、9間遊樂場和劇場[8]。在1931年,邵逸夫赴美購買有聲電影設備,并學習當地的技術。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即1932年),因為局勢不穩,「天一影業」決定遷往香港發展。

於1938年天一影業正式改名為「南洋影片公司」,其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波及東南亞,香港、南洋地區相繼淪陷,邵氏各兄弟的電影事業大受打擊。戰後,二哥邵邨人(1898年-1973年9月18日)回港重建業務,同時間,邵逸夫與三哥邵仁枚(1901年-1985年3月2日)的新加坡電影公司「邵氏兄弟」亦重拾軌道。1954年,联合日本大映董事长永田雅一创立“东南亚电影制片人协会”,并设立“亚洲影展”评选奖项奖励亚洲杰出电影人和作品,但早期均是日本影片和邵氏公司作品垄断,也不允许中华人民共和国影片参赛。在1957年,邵逸夫回港以32萬元買下「父子公司」的清水灣地皮,興建邵氏影城,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據其親口告訴張徹,到香港來時,擁有滙豐銀行無限額透支書[4]:62

投入電影事業

[编辑]

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隨即向當年另一對手電懋挖角,成功招攬以林黛為首的多位影星過檔邵氏。邵氏兄弟創業作是林黛主演的黃梅調電影——《貂蟬》,結果票房不俗,亦成為李翰祥導演的成名作。這套電影更在第五屆亞洲影展上囊括五大獎項,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等。其後拍攝的黃梅調電影,例如《江山美人》等等。其中《梁山伯與祝英台》更在香港台灣兩地屢創賣座紀錄。

邵逸夫亦著力發掘新人,例如在1959年參與籌辦香港小姐,在1962年,邵逸夫開辦南國電影訓練班,又提拔了張徹當製作主任。張徹是編劇,實得益於邵逸夫作師父,才全面認識電影導演工作[4]:62。而1966年邵氏胡金銓的《大醉俠》,其後拍攝的《獨臂刀》、《天下第一拳》等都廣受歡迎,在西方世界亦具深遠的影響力,例如《標殺令》系列就參考了很多邵氏武打電影,向邵氏武打片致敬。[9]

邵逸夫(右)與電影製片人賈馬魯丁·馬利克英语Djamaluddin Malik(左)合影於1955年

1971年,邵氏公司股票上市,製片量亦進入頂峰期,單一公司有如此年產量,而一向拍攝國語片的邵氏,在1973年推出《七十二家房客》,刷新票房紀錄,就重振了粵語電影的地位。同時西方的性解放運動興起,邵氏拍攝了不少艷情片,當中包括經典之作,例如《愛奴》、《金瓶雙艷》等[10]。其實除了自製電影之外,邵逸夫亦有投資西方電影,其中1982年的黑色電影銀翼殺手》最為經典[11]

到1970年代中後期起,鄒文懷另立嘉禾電影,加上1980年代新藝城的興起。邵逸夫遂決定轉投新興的電視行業。邵氏從此減產,租出或賣出院線,更將邵氏影城的地皮租予旗下無綫電視。1987年邵氏正式停產,此前邵氏共推出逾1000部電影,亦最少獲得三十個本地和國際電影獎項。停產之後,邵氏仍斷斷續續透過附屬公司投資電影,例如《審死官》、《十萬火急》,以及近期上映的《72家租客》等,但產量稀少。


轉戰至電視行業

[编辑]

回溯至1965年,當時從事電影事業的邵逸夫,亦加入當時的新興行業 ~ 電視業 行列,時年 58歲 的邵逸夫,聯同 55歲 的利孝和、35歲 的余經緯,以及英美投資基金等人以「香港電視集團」投得香港的免費電視牌照,無綫電視於1967年11月19日(當天正是開台後為邵逸夫爵士的60歲大壽)在香港九龍塘廣播道77號的總台正式啟播,並由最大股東利孝和為主席,邵逸夫則出任常務董事。1980年,主席 利孝和 病逝後,英美資金又不願派人入主無綫,邵遂增持無綫股權成為最大股權,同年出任無綫電視(TVB)董事局行政主席兼委員會主席,擔任無綫的行政主席 31年,直至2011年 (104歲) 轉任非執行主席,邵爵士其後於2012年(105歲)時正式退休,同年並獲無綫電視授予 榮譽主席 名銜。

2010年台灣智慧型手機宏達電公司董事長王雪紅(已退任非執行董事)以個人名義與香港錦興集團主席陳國強、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私募公司,聯手買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手上的香港無線電視公司26%股權,邵氏則全面退出TVB經營[12]。邵逸夫主政期間,雖然競爭對手亞視(2016年4月1日電視牌照到期)屢次易手,但無綫的領導地位仍然保持至今[8],無綫亦成為市值超逾百億港元的傳媒企業。

晚年生活

[编辑]

邵逸夫曾擔任華僑永亨銀行獨立非執行董事(1973年-2001年3月29日)及上海商業銀行董事(1980年8月13日-2001年9月29日)。

2003年邵逸夫的邵氏兄弟宣佈斥1.8億美元,重新在將軍澳興建邵氏影城,在2006年局部落成,於2009年全面啟用,太太方逸華曾表示,啟用之後邵氏會再拍攝電影[11]

而邵逸夫如何處理無綫的股權,亦一向惹人關注。在邵逸夫售出「電視企業」的時候,就已經有傳媒指邵逸夫有意將無綫賣盤。至2006年7月25日,邵逸夫抱恙入。三日後,無綫大股東邵氏兄弟宣佈,正洽售無綫或邵氏的股權,引起社會廻響 [13],媒體相繼猜測無綫可能易主,報道指不同投資者都有意收購。但邵逸夫康復後,邵氏於11月28日己宣佈暫停洽售[14]。雖然,邵氏自此再未有表明售股意向,但里昂証券指無綫電視已經成為私募基金的主要併購對象之一,更認為大股東邵逸夫步入百歲壽辰,市場對併購仍有憧憬。2007年5月30日,無綫表示,邵逸夫考慮退任無綫的行政主席,並將物色繼任人選[15]

邵逸夫中年有練功夫,到晚年改練氣功[4]:62。邵逸夫爵士也是全球最長寿、任期时间最长的上市公司CEO[16]。直到2009年12月31日(102岁)时方卸任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行政主席職務,由其妻方逸華接任,但仍出任董事局非執行主席[17]。2010年11月19日,六叔邵逸夫出席無綫43週年台慶。2012年1月1日卸任TVB非執行主席及非執行董事職務,由TVB副行政主席梁乃鵬接任行政主席。邵逸夫則獲頒授公司榮譽主席[18]

逝世

[编辑]

2014年1月7日上午6時55分,邵逸夫於嘉樹路清水灣大廈家中在家人陪伴下自然死亡,據稱終年106歲,其葬禮只供家人出席。而香港無綫電視發表聲明,表示雖然知道終會有這件事(六叔邵逸夫爵士離世),但不會因此減少公司的傷痛和失落,無綫電視所有人員都會懷念邵逸夫,並向邵逸夫的夫人方逸華及家人,致以深切慰問。[19]邵逸夫的喪禮於2014年1月10日在香港殯儀館舉行,隨後遺體被運往香港歌連臣角火葬場火化。邵逸夫逝世得到政府、演艺界和欧美各大媒体等多方哀悼。台湾报纸探讨邵长寿原因之一是,每晚都有家人炖半隻鸡煲汤吃即养生,连吃20年,不是即食炸鸡。

社會公職及慈善活動

[编辑]
位于杭州邵逸夫医院

邵逸夫於1975年邵逸夫成立香港邵氏基金,屢屢大額捐贈予世界各地的教育、醫療或其他福利事業。在2008年,邵逸夫就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中華慈善獎終身榮譽獎」,以赞扬他長期致力於慈善事業的精神[20]

在1980年代,邵逸夫就已經捐出1.1億港元為香港中文大學興建逸夫書院,現時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都有邵逸夫資助的建築。醫療方面,在1972年成為香港紅十字會會長,贊助該會的工作。邵逸夫1998年卸任會長之後,仍然擔任該會的副贊助人(主贊助人為香港政府)。另外,邵逸夫亦曾於1977年10月4日出資600萬助政府興建香港藝術中心,更同時倡辦香港藝術節

自1985年開始,邵逸夫在中國內地持續捐資辦學,迄今贈款金額近47.5億港元,建設各類項目6013個。内地很多重点高校和中学都有以邵逸夫命名的建筑物,其中大陆高校首座逸夫楼于1986年诞生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國科學院在1990年,特地將他們發現的2899號小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以示彰表。2005年,他更成為「中華慈善大會」首批「中華慈善獎」得獎者之一。除了捐助大陸的醫療和教育外,邵逸夫亦曾於1985年出資1000萬,協助保育敦煌莫高窟壁畫[21]

而邵逸夫的捐獻並不局限於香港、中國大陸及新馬一帶,邵逸夫設立了獎學金計劃,資助亞洲學生攻讀歐美大學,例如美國的哈佛大學、英国的劍橋大學等。三藩市政府為嘉許他對該地的慈善貢獻,在1994年捐贈300萬英鎊牛津大學,成立了中國研究所[22]

發生天災的時候,邵逸夫亦會捐助部份受影響的地區,例如在1999年捐出2500萬港幣,予臺灣南投集集大地震災區;2005年,捐出1000萬港元予南亞海嘯受災地區[23];2008年,就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1億港幣,重建學校[24]

為了推動各地的科學研究,邵逸夫在2002年11月15日創立邵逸夫獎,第一屆於2004年9月7日舉行,每年選出世界上在數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天文學三方面有成就的科學家,各頒授100萬美元獎金以作表揚,而這些領域是諾貝爾獎所未涵括的。

據新華社消息,邵逸夫歷年捐助社會公益、慈善事務超過100億港元[25]

个人生活

[编辑]

家人

[编辑]

邵逸夫的父亲邵行银是旧上海有名的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经营飘染、财务等多种生意。在1910年设立了一家颇具规模的“锦泰昌”颜料号,不仅经营有方,生意红火,而且同情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在当时的上海工商界颇为活跃。

邵逸夫还在上中学时,上海剧院“笑舞台”的老板因无力还债,惟把“笑舞台”“断当”,邵玉轩遂派当律师的长子邵醉翁接收该剧院。

1923年,邵家已趋败落,所有家业中只剩下一幢房子和“笑舞台”一家剧院。邵氏兄弟毅然卖掉房子,举家搬进“笑舞台。邵家四兄弟仁杰、仁棣、仁枚、仁楞都没有继承父业,全部投身娱乐圈,并弃本名而改别号依次为醉翁、邨人、山客、逸夫。四兄弟别号均为大哥所起。邵醉翁自己是制片人兼导演,妻子陈玉梅领衔主演,老二邵邨人做编剧,老三邵山客主管发行,刚刚中学毕业的邵逸夫在片场中觅一个“伙计”之职。长兄邵醉翁由买卖电影片子到放电影,到后来独树一帜,成立“天一影片公司”,开始自己拍电影。邵氏兄弟下决心买来一部电影摄影机,1925年出品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故事片《立地成佛》,该剧原是邵醉翁编导的一部话剧。

邵逸夫的发妻为黄美珍(1902年-1987年)小姐,比邵逸夫年長5歲,二人于1931年在新加坡结婚。育有两子两女,长子邵维铭(1932年1月30日-)、次女邵素雯(1934年1月19日-)、三女邵素云(1935年7月14日-)及幼子邵维钟(1939年4月1日-)。[26]

邵逸夫與黃美珍相戀於1926年。1926年邵逸夫跟其三哥到新加坡打理电影业务,在当地的华英戏院门外邂逅黄美珍,并对她一见钟情。随后,邵逸夫经常找借口到戏院去结识黄美珍。黄美珍的男友当时是新加坡著名富豪余东璇(1877年7月23日-1941年5月11日),邵逸夫和黄美珍两人通过余东璇认识,但两人随即相爱,并有幸得到余东璇的谅解。1932年,黄美珍与邵逸夫在新加坡举行了婚礼。前男友余东璇还特意派人送来了50万元的大礼。黄美珍年长邵逸夫5岁,婚後一年(1932年),黃美珍誕下長子維銘,之後再生次女素雯、三女素雲及幼子維鍾,至今兒孫滿堂,分別在美國及新加坡定居。这段婚姻持续了55年[27]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邵逸夫因为“拍摄反日电影”被日本宪兵关进监狱,打得皮开肉绽。“邵氏”影院也被催毁殆尽,没有邵逸夫在身边的日子里,黄美珍一边独力苦苦支撑邵氏家业,一边想办法托关系救出邵逸夫,可谓风雨同舟,相濡以沫。1958年邵氏兄弟公司成立之後,由1975年至1982年間,邵逸夫與妻子黃美珍一直負責公司的核數工作,其後黃美珍赴美定居,1987年在洛杉磯病逝,享年85歲。

1997年5月6日,邵逸夫与方逸华于美国拉斯维加斯结婚。方逸华于1934年7月27日出生于上海,随母亲长大,早年是个红歌星,在南洋一带很受欢迎。两人在1952年邂逅,此后四十余年,方逸华一直在邵逸夫身边帮他打理邵氏和无线的日常业务。黄美珍病逝后,尽管邵逸夫和方逸华结婚在众人眼中是迟早的事,但邵逸夫面对记者的一次次追问都笑着以“没打算”为由搪塞[26]。直至1997年,两人才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正式注册结婚,当时邵逸夫89岁,方逸华62岁。婚后他们原有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不像普通夫妻那样长相厮守,邵逸夫和方逸华依旧住在各自的家,平日两人一起在电视城上班,周日方逸华才会到邵家,和“六叔”共进午餐,每次她大概逗留3小时。其实他们的居所相隔只有5分钟车程[26]

发妻黄美珍逝世后,邵逸夫的几个子女便陆续淡出邵氏管理层。邵逸夫的两个儿子长居新加坡,在那里打理邵氏家族名下的商厦及住宅,对父亲的影视帝国无接手的兴趣[26]

英文名的由來

[编辑]

邵逸夫英文名「Run Run」的由來亦有不同版本。坊間一直認為邵逸夫當年在南洋打拼,經常抱著菲林奔走於各大戲院,故取此名,有跑腿的意思[28][29];但有指這傳聞只是周潤發吹水玩笑,並不真確。[30] 根據黃霑的《數風雲人物》引述邵逸夫的解釋,他的英文名其實是利用其表字「仁楞」的上海話發音來拼成[31]

疑問与争议

[编辑]

出生月日的疑問

[编辑]

邵逸夫生日歷来是各方争议话题,众说纷纭。邵逸夫身边工作人员、多年老友、各大报纸都有不同说法,甚至刊登专文“破解”邵逸夫真实生日日期[32]。邵逸夫出生年代确切无疑,为1907年,即大清光绪三十三年,而生日則应在10月、11月间,有多种说法和猜测,包括「10月4日」、「10月14日」、「11月19日」、「11月23日」等。

为避免争议和不准确讯息,一些大报媒体如BBC[33]、《金融时报[34]、《每日邮报[35]、《华尔街日报》,在发布邵逸夫讣告时并未如普通讣告般列出逝者具体生辰,而是只提及邵氏1907年出生,并侧重叙述邵氏传奇人生和影视功绩。美国《彭博新闻社》仅提及邵逸夫生于11月[36]

人物爭議

[编辑]

1970年代,西方的性解放運動興起,當時邵逸夫的邵氏電影也拍攝了不少艷情片,結果備受非議,甚至有文化工作者發表公開信,批評邵逸夫。然而時而至今,不少邵氏艷情片都被形容為經典之作,例如《愛奴》、《金瓶雙艷》等[10]。而在邵氏電影最風光的年代,邵逸夫謝絕其合作夥伴鄒文懷之「分紅制」建議,讓他錯過了李小龍許冠文許冠傑兄弟等知名影星的合作機會[37]。其時,藉藉無名的李小龍曾向邵逸夫毛遂自薦,以1萬美元每部電影的片酬開價,惜邵逸夫認為李小龍自大狂妄,大肆將片酬壓低至2500美元一部,最終李小龍改投邵氏的競爭對手——鄒文懷旗下的嘉禾電影,令邵氏錯過香港電影史上最具票房號召力的超級影星。邵逸夫亦坦誠自己只是一個生意人,在生意經營上,與其他對賺蝕錙銖必較的香港企業家別無差樣[38]

在經營方面,邵逸夫被指事事親力親為,喜歡掌控一切[37]。邵逸夫被指責在打造無綫電視的策略上,建立一家獨大之地位,再利用博弈論慣性收視之優勢,將亞洲電視等主要對手各種成功地方照跟或抄襲,以鞏固其媒體王國的不敗地位,壟斷市場[39]

歷年職務

[编辑]

無綫電視主席時期(1965年至2011年)

[编辑]
  • 1965年-1979年:常務董事(總經理董事助理)
  • 1979年-2010年:董事局執行主席(榮譽主席)
  • 2010年-2011年:董事局非執行主席(董事)

職業

[编辑]

所获荣誉

[编辑]

慈善

[编辑]

勋章

[编辑]

影视

[编辑]

榮譽學位

[编辑]

其他

[编辑]

以他命名的事物

[编辑]

教學科研建築

[编辑]
香港中文大學逸夫書院

圖書館

[编辑]
邵逸夫圖書館內部,香港九龙塘香港城市大学
  • 邵逸夫圖書館:為邵逸夫於1973年以校長董事會的身分捐款50萬元港幣給蘇浙公學的圖書館。座落於香港城市大學楊建文學術樓3樓全層,該圖書館於1984年成立,並於1989年遷入九龍塘現址。1990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為邵逸夫圖書館。
由邵逸夫基金会捐建的邵逸夫图书馆,福建農林大學

體育館

[编辑]
  • 邵逸夫體育館:暨南大學廣州石牌校區的體育館,也是暨南大學體育學院的辦公所在地。

戲劇舞台

[编辑]

科學獎項

[编辑]
  • 邵逸夫獎:是由邵逸夫爵士於2002年11月15日創立的全球性科學獎項。

小行星

[编辑]

大眾文化

[编辑]

相关出版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TVB主席邵逸夫在香港离世 享年107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亚太日报,2014年1月13日
  2. ^ 邵逸夫去世 享壽107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社,2014年1月7日
  3. ^ 魏德東. 佛教绅士邵逸夫:用生命实践为中国富人正名. 鳳凰網佛教. [2022-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0) (中文(简体)). 
  4. ^ 4.0 4.1 4.2 4.3 4.4 張徹. 〈邵逸夫如何白手興家〉. 《明報月刊》2002年7月號. 
  5. ^ 影視傳奇落幕 邵逸夫家中離世 享年107歲. 明報. 2014-01-08 [2014-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8). (繁體中文)
  6. ^ 港媒揭邵逸夫百岁生日之谜:与TVB台庆同日(图)-搜狐新闻. news.sohu.com. [2017-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7. ^ 【戏说喜剧/03】笑对生活的苦乐,林静苗用生命在演戏. 星洲网 Sin Chew Daily. 2024-04-29 (中文). 
  8. ^ 8.0 8.1 梁文威、李綺雯、張韋弘、東周刊財經組. 邵逸夫百歲傳奇 100歲生活秘密. 《東周刊》 (東周刊出版有限公司). 2007-10-03. 
  9. ^ 小白. 《標殺令》可能是港產片. YesAsia 轉載自《香港電影雙周刊》. [2007-10-16]. [失效連結]
  10. ^ 10.0 10.1 王素. 細數邵氏風月女星. 國際線上 CRI Online. 2006-10-24 [2007-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20). 
  11. ^ 11.0 11.1 Who We are - Shaw Studios. 邵氏影城網頁. [2007-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20) (英语). 
  12. ^ 非凡新聞; 詹宜軒. 王雪紅入股TVB 數位媒體新布局. 發行商. 2011-03-20 [2011-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1) (中文). 
  13. ^ 來源:2006/07/28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公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4. ^ 來源:2006/11/28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公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5. ^ 來源:〔香港個股〕電視廣播稱邵逸夫考慮退任行政主席,並物色繼任人選[失效連結] 路透社,30/5/2007,記者:陳韻姿
  16. ^ 全球最长寿任期时间最长CEO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浪网
  17. ^ 102岁邵逸夫正式“退位” 妻子方逸华接班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鳳凰網,2010-01-02
  18. ^ 104岁邵逸夫退休 梁乃鵬接棒[永久失效連結]大公網,2011-12-08
  19. ^ 無綫:邵逸夫今早在家人陪伴下離世. 香港電台. 2014-01-07 [2014-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7). (繁體中文)
  20. ^ 邵逸夫獲慈善獎終身榮譽獎. [2008-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15). 
  21. ^ 中華捐學第一人 神州遍佈逸夫樓. 《文匯報》 (香港文匯報有限公司). 2007-10-04: 娛樂 [200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4). 
  22. ^ International Grant Making Foundations : Philanthropy and the Third Sector. 亞太平洋公益聯盟. [2007-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8-21) (英语). 
  23. ^ 邵逸夫主要善舉及榮譽. 《文匯報》 (香港文匯報有限公司). 2007-10-04: 娛樂 [200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4). 
  24. ^ 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邵逸夫向灾区教育捐款1亿港元. 2008-05-15 [2008-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20). 
  25. ^ 新华网. 邵逸夫逝世一周年 生前捐助慈善超100亿港元. 新华网. [2015-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1). 
  26. ^ 26.0 26.1 26.2 26.3 邵逸夫90岁扶正六旬女友方逸华. 网易新闻. [2014-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8) (中文(简体)). 
  27. ^ 25歲迎娶年長5歲髮妻 九旬再婚娶方逸華,《香港蘋果日報》,2014-01-08
  28. ^ 洋名Run Run喻意跑腿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太陽報》,2014-01-08
  29. ^ 為何邵逸夫英文名是Run Run?正解與跑步無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灣蘋果日報》,2014-01-07
  30. ^ 【時事脈搏】懷念邵逸夫--外號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信報財經新聞》,2014-01-07
  31. ^ 黃霑. 《數風雲人物(上)》. 香港: 博益出版集團. 2005. ISBN 962-17-8888-9. 
  32. ^ 港媒刊文破解邵逸夫百岁生日之谜. 中国新闻网(北京) (新华网). 2007-10-09: 传媒人物 [2014-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9). 
  33. ^ Hong Kong kung fu film pioneer Run Run Shaw dies. 英国BBC. 2014-01-07: News [2014-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2) (英语). 
  34. ^ By Paul J Davies in Hong Kong. Run Run Shaw, filmmaker, 1907-2014. 英国金融时报. 2014-01-07: Obituaries [2014-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1) (英语). 
  35. ^ By Sam Webb. Pioneering kung fu movie producer who made Blade Runner and inspired Quentin Tarantino dies aged 106. 英国每日邮报. 2014-01-07: News [2014-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8) (英语). 
  36. ^ By Lulu Yilun Chen and Simon Lee. Run Run Shaw, Father of Hong Kong’s Movie Industry, Dies. 美国彭博新闻社. 2014-01-07 [2014-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2) (英语). 
  37. ^ 37.0 37.1 港影視巨人 邵逸夫仙逝. 《工商時報》. 2014-01-08 [2014-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7). 
  38. ^ 邵逸夫:華人電影史的百年傳奇. 新華網. 2014-01-07 [2014-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7). 
  39. ^ 陸振球. 邵逸夫的「不犯錯」策略. 《明報》. 2014-01-07 [2019-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3). 
  40. ^ State Intelligence - Central Chancery of the Orders of Knighthoo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o. 47500, The London Gazette, London, Tuesday, 28th March 1978, p.3787
  41. ^ 一九九八年授勳名單 (新闻稿).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 1998年7月1日 [2020年5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9月24日) (繁体中文). 
  42. ^ 万宝龙百年历史里程碑(组图)(2). 新浪伊人风采. 2006-02-08 [2014-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4). 
  43. ^ 奥斯卡致敬环节 缅怀邵逸夫等已逝电影人. 21CN娱乐. 2014-03-03 [2014-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9). 
  44. ^ 邵逸夫小燕飞逝世 金像奖大会致敬. 新浪娱乐. 2014-04-14 [2014-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4). 
  45. ^ 新华网评:我们应该怎样纪念邵逸夫先生. 新华网. 2014-01-08 [2014-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9). 
  46. ^ 城大舉行邵逸夫創意媒體中心開幕典禮. [2019-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47. ^ 詹幼鹏. 邵逸夫全传.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9-1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19777/. 2009-1 [2023-07-11]. ISBN 978-7-201-06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1).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48. ^ 祝春亭. 邵逸夫传. 湖北人民出版社 https://books.google.com.my/books/about/%E9%82%B5%E9%80%B8%E5%A4%AB%E4%BC%A0.html?id=4-09nQAACAAJ. 2008 [2023-07-11]. ISBN 978-7-216-0516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1) (中文).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另見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