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劳运动
外观
(重定向自全国慰劳总会)
慰劳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开展的慰问前线将士、后方伤兵的群众政治运动。
历史
[编辑]1938年7月7日至11日,在武汉三镇开展“献金运动”,反响热烈,募集百万元以上。为能最大限度慰劳前线将士和赈济灾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决定联合武汉各机关团体,组织成立“武汉各界慰劳抗战将士委员会”,由十七个机关团体担任委员,陈诚被推举为会长,马超俊、郭沫若任副会长。1938年10月撤离武汉,改称“全国慰劳抗战将士委员会”,迁移到长沙、衡阳、桂林、重庆。1939年3月4日在重庆的黉学小学举行全体委员会议,制定了新的组织大纲,把17个机关团体委员增至23个,改设常务委员5人:[1]
- 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政治部、军委会办公厅、后方勤务部政治部、战地文化服务处。
- 总干事:全国征募寒衣运动委员会
- 总务组
- 宣慰组
- 征募组
- 组长:中国国民党社会部
- 副组长:中国国民党侨务委员会、中国国民党赈济委员会、中國國民黨海外部、财政部、全国征募寒衣总会
- 采购组
- 审核组
随后,全国慰劳总会发动了四次大规模慰劳运动:
- 征求五十万封慰劳信运动
- 征募药品运动
- 征集书报杂志运动
- 组织南北路慰劳团运动
此外,全国慰劳总会还开展了慰劳伤兵、抗属、灾民等经常性慰劳工作。
在全国慰劳总会中的地下党有阳翰笙、程步高、雷平一、简泰梁(总干事)、罗髫渔、张肩重(上校秘书)等。[2]
1940年8月,受第一次反共高潮影响,陈诚以“三厅是管文化宣传的,不该管慰劳、寒衣”,强令三厅把慰劳、寒衣移交给谷正纲的中央社会部。全国慰劳总会会长陈诚,副会长谷正纲、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马超俊、郭沫若。随后开展了:[3]
- 1941年的出钱献金劳军运动
- 1941年的慰劳和优待抗属运动
- 1943年的鞋袜劳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