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克里斯托夫·维利巴尔德·格鲁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克里斯托夫·格鲁克
格鲁克
Christoph Willibald Ritter von Gluck
1775年的格鲁克,由约瑟夫·杜普莱西斯英语Joseph Duplessis所绘
出生(1714-07-02)1714年7月2日
 神聖羅馬帝國艾拉斯巴赫
逝世1787年11月15日(1787歲—11—15)(73歲)
 神聖羅馬帝國维也纳
国籍神圣罗马帝国
知名作品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茜》《伊菲姬尼在陶里德》
所属时期/乐派古典主义
擅长类型歌剧
师从

克里斯托夫·维利巴尔德·里特·冯·格鲁克(德語:Christoph Willibald Ritter von Gluck,1714年7月2日—1787年11月5日),德国作曲家。

生平

[编辑]

布拉格学习音乐,后去意大利学习歌剧创作,毕业后去英国旅行。1750年结婚后定居维也纳,四年后任宫廷歌剧院的乐队指挥,并创作了大量的意大利田园剧法国喜歌剧,1762年,他在《奥菲欧与尤丽狄茜》中尝试改革,创立了一种新的意大利歌剧风格。其一生创作了一百余部歌剧,但当中很多已经遗失。作曲家在巴黎写的最后一部法语歌剧首演失败后回到维也纳,在那里逝世。

改革

[编辑]

格鲁克在融合了抒情悲剧因素的《奥菲欧与尤丽狄茜》中对歌剧进行了改革,他针对当时所流行的正歌剧形式中的弊端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他主张音乐应该克尽其以表情服务诗歌之职,也就是音乐为戏剧服务,简化音乐及情节,摒弃传统的炫技要求,提倡自然纯朴的表现。他强调歌剧要有深刻的内容,追求戏剧的真实性,并把原由古钢琴伴奏的宣叙调改为用管弦乐伴奏,以此缩短了宣叙调与咏叹调之间的差距。

可是他的这些改革并没有被人们所认可,歌剧上演后,人们较多关注的却是脚本作家Calzabigi,人们拿他和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和英国人莎士比亚比较。但无庸置疑的是,正是格鲁克的改革奠基了现代歌剧的基础。他的这种风格并没有直接被后来的作曲家沿用,但影响了无数人,伯辽兹曾写文章论述他的“改革”歌剧,瓦格纳则上演过他的《伊菲姬尼在奥里德》的修订本。由于不被接受,所以格鲁克创作了三部“改革”歌剧后又回到了传统的老路上。三部中的另外两部是:

  • 《阿尔切斯特》(1767年)和《帕里德与艾莱娜》(1770年)。
  • 奥菲欧与尤丽狄茜(Orfeo ed Euridice)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