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其他條件不變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假設其他條件不變

其他條件不變是對拉丁文片語 ceteris paribus(英語:all else equal)的中譯,意思是“其他條件相同”,英文簡稱為 cp 前提。這個短語的意義為“其他事物保持不變”或“所有其他事物保持不變”。所有理論都必須透過假設其他條件不變簡化現實,以在最簡單且具代表性的環境下進行研究,凸顯研究者感興趣的關係。它是一個分析上使用的前提假設:在其他變數的值不變時,用來分析兩變數之間的關係。[1]:44[2]:33

如果一個理論或模型,以干預的方式消除其它可能因子的影響,而在這樣的先決條件下通常能產生近乎正確的預測結果,那麼關於兩種事態之間的經驗、因果或邏輯關係的預測或陳述,即必須有其他條件不變的假設前提。一個其他條件不變的假設往往是科學實驗研究的關鍵,科學家在研究中篩選出受觀測對象之間的因素,試圖找出各因素在不同條件時,對於所提理論或模型的影響程度;例如,流行病學家可能試圖將獨立變量控制為可能影響因變量的因素- 感興趣的結果或影響。同樣在學術的建模過程中,這樣簡化的假設允許闡明在探究範圍內相關的概念。

關於其他條件不同前提的科學哲學正在進行辯論。在逻辑实证主义觀點上,基礎物理傾向於陳述一般普遍的規律;在其他領域如生物學、心理學和經濟學,則傾向於陳述在普通條件下成立,但可能會有例外的規律。對普遍規律的關注是將物理學區分為基礎科學的標準,而 cp 前提,在其它學術領域中有特別的引導地位。這種區分假設了一種邏輯的經驗主義科學觀。它不適用於對科學發現的拆解機械式研究。儘管機械式拆解是有效的研究方法,但機械式拆解或以 cp 前提是否應為理論、模型的適當研究方法,仍有分歧的不同意見。

參考資料

[编辑]
  1. ^ Karl E. Case; Ray C. Fair; Sharon M. Oster.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Prentice Hall. 2009. ISBN 9780137141456. 
  2. ^ 張清溪; 許嘉棟; 劉鶯釧; 吳聰敏. 經濟學-理論與實際. 臺北市: 翰蘆圖書. 2012-09-06. ISBN 9789574174799. 

參考文獻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