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选民定理
外观
(重定向自中間選民理論)
中间选民定理(英語:Median voter theorem)是邓肯·布莱克在1948年提出的一个与选择排序投票有关的模型。[1]它指出,如果选民和候选人的政治光谱可以用一维坐标来表示,选民再根据候选人与自己的政治立场接近程度进行排序投票,并且投票规则为孔多塞投票法,那么立场最接近中间选民的候选人将会当选。
该定理与公共选择经济学和统计政治学有关。帕塔·达斯古普塔和埃里克·马斯金认为,这项定理证明了孔多塞投票法的合理性。[2]普罗特多数决定原则平衡定理则将中間選民模型推广到二维空间。
早在1929年,哈羅德·霍特林就提出了一个不太相关的断言。[3]但是这个断言不是一个严格的定理,更恰当的说法是中间选民理论或中间选民模型。哈羅德·霍特林认为,在代议制民主的制度下,所有政客的政治观点将会趋同于中间选民。[4]
理论的陈述和证明
[编辑]假设有奇数个(大于2)候选人,他们的政治立场分布在政治光谱上。假设每个投票人按照接近程度对候选人进行排序,这样与投票人最接近的候选人获得他们的第一优先选择,紧随其后的候选人获得他们的第二优先选择,依此类推。这样一来,就存在一个中间选民,获胜者将会是与之政治立场最接近的候选人。
证明:假设马琳为中间选民。与她政治观点最接近的候选人将获得她的第一名排序。假设这名候选人名叫查尔斯,政治立场在光谱上位于马琳的左边。那么,玛琳和她左边的所有选民(大多数选民)喜欢查尔斯的程度会超过喜欢查尔斯右边的候选人的程度,反之亦然。∎
應用
[编辑]註釋
[编辑]- ^ Duncan Black, "On the Rationale of Group Decision-making" (1948).
- ^ P. Dasgupta and E. Maskin, "The fairest vote of all" (2004); "On the Robustness of Majority Rule" (2008).
- ^ Hotelling, Harold. Stability in Competition. The Economic Journal. 1929, 39 (153): 41–57. JSTOR 2224214. doi:10.2307/2224214.
- ^ Holcombe, Randall G. Public Sector Economics: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the American Economy. 2006: 155 [2022-04-25]. ISBN 978013145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參考
[编辑]- Black, Duncan. On the Rationale of Group Decision-making.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48, 56: 23–34.
- Downs, Anthony. 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 Harper Collins. 1957.
- Congleton, Roger (2002). The Median Voter Mode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In * C. K. Rowley (Ed.); F. Schneider (Ed.). The Encyclopedia of Public Choice. Kluwer Academic Press. 2003. ISBN 978-0-7923-8607-0.